職業教育服務產業,企業不可缺位
職業教育是直接面向職業崗位需求的教育,是直接服務于產業發展的教育,在職業教育過程中突出其顯著的職業性要求,企業不可“缺位”。
企業作為提供就業崗位的直接載體,最熟悉市場的需求;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最了解產業的需要;最務實的行業用人標準和最先進的產業技術變革都由企業最先感知,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都在企業最先運作。因此,脫離企業的職業教育不是真正的職業教育;拋開企業談專業設置與開發、談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改革,都是空談。
如果每一所職業院校的學生在學習期間都能夠實現“在校實訓=校外實習”、都能有“上學=上班”的真切感受,在畢業時都能達到“畢業生=行業合格入門勞動者”的能力要求,那么,職業教育就會更有生命力!
產教融合回歸本質,企業不是“乙方”
伴隨產業的迅速發展和變革,新商業形態、新組織調整和新技術應用的進程都將明顯加快,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將成為所有職業院校學生必須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企業對學生迅速適應已有崗位和調整后崗位的能力要求將更高。
職業教育如何適應這一變化?產教融合是大勢所趨,必由之路!產業的快速變化要求職業教育在三個方面加以回應。第一,這個時代要求職業教育比以往更加開放辦學,擁抱企業,以適應產業變革。第二,這一變革對職業教育從業者提出更高要求,教師必須對產業發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企業從業經驗和實踐經歷將成為教師的必備要求。第三,新技術在教學中將得到廣泛應用,互聯網+、虛擬仿真、翻轉課堂必將快速滲透職業教育過程,最終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而產教融合的實質就是把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等內置于產業鏈的過程中,把企業人力資源戰略前延到院校教育,這也是職業教育的特色本質!
如何定位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角色?企業不是作為乙方來參與,而是需要企業與院校進行良性互動、協同共建,發揮各自主體優勢!目前,教育界把企業當乙方的現象普遍存在,如:院校希望與企業合作的基礎和目標是解決學生就業問題,但院校實際育人情況難以與企業人才需求相匹配;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過程、人才培養鑒定都是由教育界來做,企業只能被動接受等等。產教分離的十年,企業不信任院校,院校也沒有真正建立為企業服務的機制與文化;產教融合的新十年,企業將與院校攜手創新發展、共育人才!
企業成真正“主體”,職業教育更接地氣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了企業是職業教育的重要辦學主體。為什么企業是主體?企業在用人需求、能力要求、崗位吸納、稅收繳納、薪酬支付等方面均有主導話語權并且是落地實施的主體。企業如何發揮主體作用?根據企業自身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確定其參與舉辦、治理職業院校和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內容及程度。但毋庸置疑,只有讓企業以“主體”的身份深度參與,才能讓職業教育更“接地氣”!
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將提速專業教改。職業院校能否辦出特色,基于實踐導向的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能否推行成功,這很大因素取決于企業的參與程度。建設從“企業”向“學?!钡雇频漠a教融合生態系統,讓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將助力提速特色專業教改,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標準,由企業核準人才培養目標,并以此為依據進行專業設置與調整;構建體現職業崗位核心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專業課程體系,人才培養過程讓有企業實踐經歷的老師承擔;人才培養結果交由企業參與檢驗與評價。在與院校合作過程中,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不斷地研究符合時代發展和產業升級轉型的經管相關人才需求、崗位勝任力模型,并融入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解決方案中,把企業真實場景、業務流程、崗位工作和案例數據引入到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把互聯網平臺應用到學生的學習效果考核、認證與就業服務,與院校全方位建設實踐育人基地。2015年,新道教育研究院自主編著了《中國經管實踐教學發展報告(2015年)》,從企業視角研究了中國經管類實踐教學市場和案例,填補了空白,為教育界和產業界推進實踐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企業成為“領投人”,協同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按蟊妱摌I、萬眾創新”的國策,體現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最終將由“兩張皮”向有機融合轉變,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轉變,由單純面向有創新創業意愿的學生向全體學生的轉變。在新常態下,校、企需要協同發力、整合資源,共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尤其是創新創業基礎教育。例如:院校最強的是文化根植能力和環境資源,可進行場地、經費的適度資助;企業可做創新和創業意識激發及能力訓練支持,把實際項目引入到學校里,進行實用的師資培養,并做投資引領、孵化服務。
企業實踐將成為教師必修課。對從事職業教育的師資而言,必須是講師與工程師的復合,即既能進行專業理論教學,又能進行實驗、實訓指導。因此,幫老師走進企業,校企聯合制定體系化的培養方案將成為促進教師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提升的關鍵環節和內容。負責任的企業,會在培養方式上,加大教學體驗、實踐演練的教學互動引導;在培養內容中,以企業真實項目,真實業務流程與數據作為案例解析;在主講師資上,以具備豐富企業經驗的企業專家講師為主導;在師資服務上,提供在線服務平臺,以信息化手段支撐培養后效果檢驗與認證。日常培養跟蹤時,定期以說課比賽、師資公開課形式,鼓勵跨校教學經驗分享交流,以校企合作頂崗實踐,鼓勵教師參與企業實踐,達到學以致用,理實結合。
準確定位發揮優勢,企業不做“新婆婆”
一方面,企業成為職業教育的主體,需要體制機制創新的保障,激發企業參與動力和職業教育的辦學活力。如在我國《職業教育法》的修訂中,要進一步明確和凸顯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主體作用和功能定位,以及權利、義務和責任,為企業主體作用的發揮提供法律保障;推進跨界融合,賦予有資格的企業以“教育型企業”的法律地位,將行業企業舉辦的職業教育納入職業教育體系;將企業開展職業教育的情況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并對積極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一定財政支持、政策傾斜、資金補貼、表彰獎勵等,帶動更多的企業愿意支持、興辦、服務職業教育,形成校企協同育人、共贏發展的局面。
另一方面,在推進產教融合過程中,企業需準確定位、理性認知其責權,發揮其在產業、行業的資源優勢,適度把握主體地位的同時,不能讓企業變成“新婆婆”,不能違背或過多干預正常的職業教育規律。由于企業根本性定位還是贏利性發展,故作為職業院校的興辦者,企業則未必就是最適當選擇。
因此,在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進程中,在產教融合快速推進過程中,既不能總把企業當職業教育的“乙方”,也不能矯枉過正把企業變成職業教育的“新婆婆”,只有找準定位,發揮各自優勢,成為職業教育的真正主體,才能將產教融合務實落地!相信在職業教育國策支持、院校教育改革推動及企業創造性投資中,我們一定能迎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新十年”!
(郭延生 作者系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Copyright © 職教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1020808號-11 全國統一熱線電話:400-660-5933
免責聲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臺,所有信息僅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權益,請您積極向我們投訴。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容,注意自我保護,謹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