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紡織服裝與藝術傳媒學院聯合盛虹集團(世界500強企業)組織申報的“江蘇省高端紡織智造工程研究中心”正式獲批。校企雙方突破教育與產業藩籬,貫通科技、教育、人才創新要素,有效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助力學生成長成才,為推動學院產教深度融合的開放創新發展奠定了又一個良好的基礎。
下好改革棋,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主線
為進一步落實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二十條),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出臺《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三年行動計劃》《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三教”改革實施辦法》《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關于推進企業(產業)學院建設的實施意見》,學院的利好政策在提供保障的同時激活了二級學院育人培養模式,近年紡織服裝與藝術傳媒學院聚焦盛虹集團多個典型崗位,重新擬定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標準與體系,創新了一套“精準培育”的“2+1+N”教學方法(給學生配備校內外“雙”導師,圍繞“1”個典型崗位,分解出“N”個任務模塊)。同時學院結合吳江區域優秀傳統文化及盛虹企業文化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來落實,貫穿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教材編寫、課堂教學、成績考核全過程。
2016年,紡織服裝與藝術傳媒學院自與盛虹集團合作共建盛虹產業學院以來,雙方根據需要設立了染整訂單班,校企共培,理論與實踐課程均按照企業標準進行,2021年1月盛虹產業學院榮獲蘇州市優秀企業學院的殊榮。
下好人才棋,增強校企合作運轉力
隨著產教融合不斷深入,經過多年積累與建設,校企雙方逐漸形成了共建企業教師實踐基地,互聘導師、共用高端人才的良好局面。
為了做到產教深度融合,校企橫向融通,我院與盛虹集團技術人員共組教學團隊,特聘請產業教授1名、教學兼職教師16名,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學院教師負責理實一體課程項目導入,任務解析和示范操作及作品點評;染整專業訂單班將在16位盛虹企業導師指導下進入車間從“聚酯-紡絲-假捻-物檢分析-印染”等產業鏈多個環節進行頂崗實習,完成畢業設計,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生產實踐快速結合,進一步夯實了學生首崗職業勝任力和創新遷移能力。近年,盛虹集團聘請我院高層次人才(博士及教授)作為技術指導10余人,深入企業一線與技術骨干一起總結梳理印染行業多年來“卡脖子”技術難點,就如何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數字化”印染技術方面開展科研實驗,助力企業技術研發和產業升級加速。
下好服務棋,提升校企雙方凝聚力
社會服務是高職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學院緊緊圍繞專業“有什么”隨動企業“要什么”、教師“會什么”隨動企業“成什么”,秉承“企業需要什么,我們就服務到哪里的”工作理念,通過職業培訓、學歷教育、科研助力三個切入點抓實服務企業的過程與項目。
近兩年學院專門組建了一支由16位博士、5位教授組成的高層次教師培訓團隊,助力企業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培訓采用課堂講授、小組研討、隨崗研學相結合方式進行,使職業教育為企業賦能顯能發揮更大價值。2019年學院紡織品檢驗與貿易專業開始面向社會人員招生,共錄取盛虹集團368名員工,學院研究企業學生的特點,從職業能力入手對教學課程內容進行重新設計,實施一企業一方案;同時每年學院將會派駐1-2名博士或教授進駐企業掛職,協助企業總結梳理或破解行業內的共性難題,2020年我院派駐5名博士進駐企業掛職一年,五位博士科研方向涉及紡織品的酶催化染色、淀粉酶法改性技術、高端智能面料、疏水材料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等前沿性科學,與盛虹集團的攻關方向不謀而合,為企業科研助力。2020年學院與企業聯合成功申報江蘇省第一批產教融合試點企業。
“未來三年,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紡織服裝與藝術傳媒學院將立足吳江區域產業經濟,緊扣紡織染整產業需求,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學生成長成才辦學方向,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創新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爭取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參與支持職業教育,努力創新多元主體參與辦學的職業教育新形式。”紡織服裝與藝術傳媒學院院長周燕說。
來源|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某烹飪職業學院在積極申辦護理專業,一個只有4個專業課教師的師范學院開始招收護理本科生……這種現象今后將被叫停。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河南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規定無相關醫學類專業基礎的非醫學院校不得設置醫藥衛生類專業,為隨意設置護理、臨床等人命關天的醫藥衛生類專業劃上“休止符”。
近年來,由于衛生健康事業的快速發展,激發了一些高校興辦醫學教育的熱情,盲目擴大招生規模,不管有沒有辦學基礎紛紛申辦護理、口腔等醫藥衛生類專業,導致院校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供求關系失調,教育質量下降,畢業生一崗難求。
為此,河南提出優化醫學學科專業規模和結構,壓縮數量,提高質量,提升辦學層次,堅持以需定招,合理確定醫學類專業招生結構和數量,優化單點招生規模。積極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發展本科醫學專業教育,嚴格控制高職(??疲┡R床醫學類專業招生規模。提高入口門檻,無相關醫學類專業基礎的非醫學院校不得設置醫藥衛生類專業,已設置本科醫藥衛生類專業的高校,其對應??茖I不再招生,高校不再舉辦醫藥衛生類專業的中等職業教育。醫藥衛生類中等職業教育逐步轉向為鄉村基層和養老托育等服務業培養人才。
針對全科醫學人才緊缺的現狀,河南提出加大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力度。鼓勵有條件的高校成立全科醫學院(系),3年內推動醫學院校普遍成立全科醫學基層教學組織等機構。
目前,全國職業學校開設1300余個專業,覆蓋了國民經濟各領域,專業布點10余萬個,每年培養1000萬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顯著提升。
來源:教育部
改革招生錄取辦法、做到全國統一錄取,是張景輝從職教高考招生層面提出的具體建議。他建議,在全國招生計劃中增加面向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比例,逐步實現職教高考與普通高考兩類考試分別在專科層次、本科層次招生計劃以及錄取人數上與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和普通高中畢業生的比例相一致,做到職教高考成績在全國統一認可,實現職教高考與普通高考在招生錄取方面的公平性。
來源:綜合
近日,教育部印發《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以下簡稱《目錄》)。新版《目錄》按照“十四五”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2035年遠景目標對職業教育的要求,在科學分析產業、職業、崗位、專業關系基礎上,對接現代產業體系,服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統一采用專業大類、專業類、專業三級分類,一體化設計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啤⒏叩嚷殬I教育本科不同層次專業,共設置19個專業大類、97個專業類、1349個專業,其中中職專業358個、高職專科專業744個、高職本科專業247個。
《目錄》自發布之日起施行。2021年起,職業院校擬招生專業設置與管理工作按《目錄》及相應專業設置管理辦法執行。教育部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依照《目錄》和辦法,結合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合理設置專業,并做好國家控制布點專業的設置管理工作。中等職業學??砂匆幎▊浒搁_設《目錄》外專業。高等職業學校依照相關規定要求自主設置和調整高職專業,可自主論證設置專業方向。教育部指導符合條件的職業院校按照高起點、高標準的要求,積極穩妥設置高職本科專業,避免“一哄而上”。
教育部將根據《目錄》陸續發布相應專業簡介,組織研制相應專業教學標準;要求各地要指導職業院校對照《目錄》和專業簡介等,全面修(制)訂并發布實施相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各職業院校要根據《目錄》及時調整優化師資配備、開發或更新專業課程教材,以《目錄》實施為契機,深入推進教師教材教法改革。
教育部要求做好新舊目錄銜接工作,目前在校生按原目錄的專業名稱培養至畢業,學校應根據專業內涵變化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必要的調整更新。已入選“雙高計劃”等教育部建設項目的相關專業(群),應結合《目錄》和項目建設要求,進行調整升級。用人單位選用相關專業畢業生時,應做好新舊目錄使用銜接。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等需要,教育部將動態更新《目錄》,完善專業設置管理辦法。
目前,全國職業學校開設1300余個專業,覆蓋了國民經濟各領域,專業布點10余萬個,每年培養1000萬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顯著提升。
來源:教育部
新華網北京3月25日電?為有效解決系統整合不足、數據共享不暢、服務體驗不佳、設施重復建設等突出問題,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锻ㄖ芬蠹訌娊逃芾硇畔⒒y籌協調,優化信息系統供給模式,提高教育數據管理水平,促進管理服務流程再造,提高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以信息化支撐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通知》指出,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教育管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推動教育決策由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教育管理由單向管理向協同治理轉變、教育服務由被動響應向主動服務轉變。到2025年,基本形成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體系,信息系統實現優化整合,一體化水平大幅提升,數據孤島得以打通,多元參與的應用生態基本建立,教育決策科學化、管理精準化、服務個性化水平全面提升。
??《通知》強調,要加強教育管理信息化組織領導,構建教育管理信息化分工機制,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體系;加強信息系統規范管理,推進信息系統深度整合,促進應用服務創新發展;加強教育數據規范管理,促進教育數據開放共享,強化教育數據質量保障,提升教育數據管理效能;促進教育行政辦公數字化,實現教育管理服務“一網通辦”,推進教育督導和監管信息化;加強網絡環境建設,規范數據中心建設,構建數字認證體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通知》明確,要打造技術精湛、結構合理、精簡高效的專業隊伍,培養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鼓勵通過購買社會服務、實行崗位交流、健全產學融合等方式引入外部資源。加大教育管理信息化投入,為系統建設、運行維護、安全防護、應用培訓、服務運營、隊伍建設等提供必要保障。建立多方參與、共建共治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監督評估機制,將整合共享、政務服務等重點任務納入對各地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督導評估。(郭亞麗)
(來源:新華網)
河南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21年高等職業教育 單獨考試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試入學工作的通知
各省轄市、省直管縣(市)教育局,各普通高等學校,各省屬中等職業學校:
2021年3月19日
河南省教育廳
為扎實推進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升高等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水平,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部于近日印發《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
《規范》明確了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的總體要求,提出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業務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特別是智能技術,實現高等學校在信息化條件下育人方式的創新性探索、網絡安全的體系化建設、信息資源的智能化聯通、校園環境的數字化改造、用戶信息素養的適應性發展以及核心業務的數字化轉型。
《規范》指出,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應遵循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總體設計、標準引領,應用導向、數據驅動,注重融合、體驗優先,安全可靠、適度超前,積極探索、創新應用的建設原則,按照整體規劃、總體設計、項目建設、運行維護、評價改進的建設流程推進。
《規范》對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各方面的內容提出了通用要求。基礎設施方面,應確定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性能和容量等指標,選擇主流和相對成熟的技術路線和設備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重視基礎設施安全等。信息資源方面,應對學校信息資源建設內容、標準規范、建設方案、技術平臺等進行總體規劃設計,參照信息資源已有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定各類信息資源的學校標準,將相關的標準規范落實到具體的工作流程、業務規范和技術平臺中,推進和鼓勵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創新應用等。信息素養方面,應融合線上與線下教育方式,開展以學分課程為主、嵌入式教學和培訓講座為輔、形式多樣的信息素養教育活動。應用服務方面,應遵循應用驅動、數據融合的原則進行建設,支撐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教學科研、管理服務、交流合作、文化傳承等業務,為師生校園生活提供智能化服務。網絡安全方面,應確保基礎設施安全、信息系統安全、信息終端安全、數據安全和內容安全等。保障體系方面,應有明確的組織機構及運行機制、學校統一完備的規章制度、穩定專業的技術隊伍、統一規范科學且具有強制性的技術標準、穩定的經費投入、規范的經費管理辦法、持續穩定的運維服務和科學完善的評價標準與體系等。
圖片來源: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發布《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的通知
教科信函〔2021〕1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扎實推進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升高等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水平,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特制定《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F予發布,請參照執行。
附件: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
教育部
2021年3月12日
3 總體要求3.1 建設目標
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是在《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戰略的要求下,對高等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業務和校園環境進行數字化建設,支撐各業務開展智能化應用的整體工程。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業務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特別是智能技術,實現高等學校在信息化條件下育人方式的創新性探索、網絡安全的體系化建設、信息資源的智能化聯通、校園環境的數字化改造、用戶信息素養的適應性發展以及核心業務的數字化轉型。
3.2 建設原則
各高等學??筛鶕陨淼慕ㄔO水平、治理體系的特點和需求,在保證達到本規范要求的基礎上突出學校特色和智慧應用探索。
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高等學校應根據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圍繞“技術賦能高等教育發展”的思路,以學校整體發展為目標,綜合考慮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和社會服務愿景,設置相應的組織機構,協調校內各業務主管單位,針對未來業務需求和技術趨勢,在人員和經費方面給予合理保障,制訂學校的數字校園規劃,用以指導數字校園建設。規劃建議3-10年,在實施過程中,應以規劃為指導,考慮實際情況,有計劃、有步驟地分步實施。
--總體設計、標準引領: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過程中應將數字校園作為一個整體,加強總體設計,保障數字校園基礎設施、信息資源、應用系統以及網絡安全、保障體系等方面協調發展,避免出現信息孤島。高等學校應通過管理規范、技術標準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利用、信息資源共享和應用系統集成,提高數字校園建設效率和建設水平。
--應用導向、數據驅動:高等學校數字校園的建設應以學校事業發展需求、師生教學科研需求及學校管理服務需求為導向。在數字校園建設運行中,應持續加強信息資源的開發、積累、管理和利用,在繼續事務處理型應用系統建設的同時,加強事務分析型應用系統建設,利用大數據技術為用戶提供決策支持和智能化服務,促進高等學校數字化轉型。
--注重融合、體驗優先: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運行中應注意各部分、各系統間的集成和數據融合,發揮數字校園的整體性,為各類用戶提供集成化、個性化、智能化的信息和應用服務。重視用戶體驗、以師生的使用體驗作為數字校園建設運行重要的評價指標。
--安全可靠、適度超前:高等學校數字校園應特別注重安全規劃、安全實施和安全管理機制建設,構建完整的數字校園安全保障體系,確保數字校園運行安全。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應平衡技術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在性能、容量等方面可適度超前,使系統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和靈活性,以保證技術平臺能夠適應業務需求的變化。
--積極探索、創新應用:信息技術始終處于快速發展中,新技術層出不窮。高等學校在數字校園建設中應積極探索新技術的創新應用,如區塊鏈、邊緣計算、智聯網等,使信息化能更好地支撐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業務創新和高等學校事業發展。
3.3 建設流程
數字校園建設是系統工程,宜從學校戰略定位和實際需求出發,從頂層設計入手,全校各業務主管單位協同合作,整體規劃數字校園建設目標、建設藍圖和實施步驟。高等學校數字校園的建設可根據實際情況,參考以下建設流程進行:
--整體規劃:全面梳理學校對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合作等方面的業務模式和現狀,從內部愿景出發,分析外部環境和內部戰略發展目標對數字校園建設的需求,考慮未來的戰略規劃,制定或完善數字校園相關的信息化規劃。
--總體設計:在學校數字校園相關規劃的指導下,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總體設計或完善學校數字校園的應用模型和技術架構,用于指導數字校園建設。
--項目建設:在明確規劃框架和具體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數字校園各業務板塊建設目標與內容,形成具體建設步驟和建設項目,有計劃地實施落地。
--運行維護:數字校園相關項目的實施應配備運行維護團隊,保證項目正常運行與維護更新。
--評價改進:根據項目數據、用戶反饋以及業務流程對數字校園建設各部分內容開展建設情況評價,促進數字校園建設的持續更新。
來源:教育部
網上報名及志愿填報4月1日開始
中國甘肅網3月26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道(記者 張鵬偉)3月25日,記者從省教育考試院了解到,2021年高等職業教育考試招生綜合評價錄取網上報名及志愿填報將于4月1日8:00至4月7日18:00進行。
符合我省高考報名條件、具有省內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的應往屆畢業生可選擇參加高職院校綜合評價錄取??忌卿浭〗逃荚囋壕W站(http://www.ganseea.cn或http://art.ganseea.cn),根據網站提示進行報名。考生應在規定時間內登錄省教育考試院網站報名并填報志愿,報名時間截止后不再安排補報??忌诰W上報名、填報志愿并提交后視為報名成功,報名時間截止后不能再修改報名信息。錄取實行平行志愿錄取模式,考生可填報9個院校志愿,每個院校志愿設置6個專業選項和1個專業調劑選項。第一次投檔錄取未滿額時,征集志愿一次,征集志愿設置與第一次填報志愿相同。
綜合評價第一次填報志愿錄取于4月15日至4月17日進行,征集志愿錄取于4月19日進行。4月20日向考生公布錄取結果,考生于4月20日至4月22日在報名系統中對錄取結果進行確認,超過確認截止時間且沒有確認的一律視為同意錄取結果。未被錄取考生可參加普通高考。已被綜合評價錄取的考生不得再參加我省2021年普通高考和其他形式的考試招生錄取。
來源:中國甘肅網-蘭州晚報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部署實施提高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等政策 激勵企業創新促進產業升級
決定將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進一步延至今年底
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實施提高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等政策,激勵企業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決定將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進一步延至今年底;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
會議指出,去年以來實施的支持小微企業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即對地方法人銀行辦理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給予激勵、對其發放小微信用貸款提供優惠資金支持,對幫助小微企業渡難關、保就業保民生、穩住經濟基本盤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保持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減,確保小微企業融資更便利、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會議決定,在前期已將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延續實施至今年一季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延長實施期限到今年底,對小微企業再幫扶一把,更好發揮他們在穩就業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對2021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由企業和銀行自主協商延期還本付息,并繼續對辦理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的地方法人銀行按規定給予激勵,激勵比例為貸款本金的1%。二是對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發放小微信用貸款,繼續按本金的40%提供優惠資金支持。同時,要研究加大對個體工商戶的政策支持。
會議指出,辦好職業教育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堅持改革創新,突出就業導向,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和促進就業質量提升。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對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職業學校、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學業成果融通互認等作了規定。會議決定將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來源:教育部
為有效解決系統整合不足、數據共享不暢、服務體驗不佳、設施重復建設等突出問題,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加強教育管理信息化統籌協調,優化信息系統供給模式,提高教育數據管理水平,促進管理服務流程再造,提高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以信息化支撐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通知》指出,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教育管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推動教育決策由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教育管理由單向管理向協同治理轉變、教育服務由被動響應向主動服務轉變。到2025年,基本形成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體系,信息系統實現優化整合,一體化水平大幅提升,數據孤島得以打通,多元參與的應用生態基本建立,教育決策科學化、管理精準化、服務個性化水平全面提升。
《通知》強調,要加強教育管理信息化組織領導,構建教育管理信息化分工機制,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體系;加強信息系統規范管理,推進信息系統深度整合,促進應用服務創新發展;加強教育數據規范管理,促進教育數據開放共享,強化教育數據質量保障,提升教育數據管理效能;促進教育行政辦公數字化,實現教育管理服務“一網通辦”,推進教育督導和監管信息化;加強網絡環境建設,規范數據中心建設,構建數字認證體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通知》明確,要打造技術精湛、結構合理、精簡高效的專業隊伍,培養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鼓勵通過購買社會服務、實行崗位交流、健全產學融合等方式引入外部資源。加大教育管理信息化投入,為系統建設、運行維護、安全防護、應用培訓、服務運營、隊伍建設等提供必要保障。建立多方參與、共建共治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監督評估機制,將整合共享、政務服務等重點任務納入對各地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督導評估。
Copyright © 職教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1020808號-11 全國統一熱線電話:400-660-5933
免責聲明:本站只提供交流平臺,所有信息僅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權益,請您積極向我們投訴。
本站禁止色情、政治、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容,注意自我保護,謹防上當受騙